会员登录

  • 个人登录
  • 企业登录
  • 院校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登 录 立即注册立即注册立即注册

为应届生/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选择

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资源

为各大院校提供学生就业的渠道

院校简介

台州广播电视大学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高教园区内,由台州地区行署于1979 年 1 月创立,初名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台州分校。1983年3月,学校成为全国85所、全省4所电大学习中心之一。1998年4月,台州市四套班子召开教育工作专题会议,确定台州电大为台州市三大教育体系的龙头学校。1999年,电大台州分校从临海老校区迁至椒江,入驻台州高等教育园区,占地80余亩,建筑面积30000余平方米,同年升格成为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校目前行政隶属台州市人民政府,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上承中央电大、浙江省电大的教学业务指导,下辖临海、温岭、黄岩、玉环、天台、三门、仙居等 7 所县(市、区)电大学院(分校),是一所运用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等多种教育技术媒体和多种媒体资源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综合性大学。原浙江省人大副主任、原浙江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启东教授担任名誉校长,现任党委书记 、校长潘先考。


目前市校本级在校生11000余人,累计开设理、工、文、经、法、管等10大学科60个本专科专业,通过与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五所著名高校联办53个专业的本专科网络远程教育,此外还与东南大学等四所重点高校联办四个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许多专业的开设填补了台州高等教育专业上的空白。全市电大已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5000余人,电视中专毕业生7000余人,非学历培训20多万人次。学校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一流水平的远程教育硬件设施,搭建了现代远程教育高速平台。坚持“内培外引”政策,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积极送培各类研究生学习。现有在编教职工13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含副高职称)28人、讲师(含中级职称)79人。另外,我校已建立一支由116人组成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居全省电大前列。


专业设置

2004年9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台州社区大学依托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创办,同时积极推动全部县(市、区)都建成了社区学院,社区大学四级办学网络已显雏形。相继成功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合办软件工程师培训班,与美国奥隆内(Ohlone)社区大学结为姊妹学校并实现了正常性的互访及交流,与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结成友好合作学校。2006年7月申报的“台州社区大学农民高效培训模式探索研究”项目获美国福特基金10万美元的经费资助。


学校是中央电大全国第八个教学实验基地,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国40家示范学习中心之一,教育部全国20家“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之一,科技部全国39家“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点之一和台州市远程教育中心。学校于2005年顺利通过了ISO9001国际管理质量体系认证,是当时全国44所省级电大、856所市地级电大中的首家。学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被市教育局定为台州市高校重点学科。学校还获全省电大系统先进办学集体、全省电大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电大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台州市文明单位、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0年6月,学校被中央电大评定为首批33家全国市地级示范性电大之一,跻身全国一流市地电大行列。


毕业生情况

台州位于浙江省中部海岸,南邻温州,西与金华、丽水接壤,北通宁波、绍兴,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古朴庄严、玄远清幽;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内涵丰厚、独放异彩。台州先秦时为瓯越地。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是为台州建县之始。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置临海郡,是为台州建郡之始。唐武德五年(622年)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94年,撤区建市,并南迁至椒江,台州市现辖椒江、黄岩、路桥三区,临海、温岭两市,天台、仙居、三门、玉环四县。


台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东晋以来,台州经济文化渐兴。唐代郑虔大力发展台州文化教育,台州民风日淳,士风渐进。台州人才辈出,至清末,史籍立传的就有96人。台州是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的发祥地。


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灵活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活跃的区域性市场体系,走出了一条有鲜明特色的发展路子。台州是股份制经济的发源地,首创“台州模式”。2005年4月被正式接纳为长三角城市群。至2008年,台州市实现生产总值1965.27亿元,财政总收入248.0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180元。台州市重点支柱产业为医化、汽模及配件、船舶、塑料模具、家用电器、服装机械。


中国的广播电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物,他的创建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政治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一方面经济建设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需要提高就业人员的科技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的年轻一代正急需接受高等教育,受到严重破坏的我国高等教育又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此时,国际远程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2月6日,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备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同意创办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


1979年1月4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台州分校成立,暂借临海城关回浦路台州行政公署内台州地区招生办小阁楼。1999年12月,学校由“电大分校”升格为“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并南迁至台州市高教园区内。台州电大行政隶属台州市人民政府,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上承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业务指导,下辖临海、温岭、黄岩、玉环、天台、三门、仙居等 7 所县(市、区)电大学院(分校),是一所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远程教育的新型开放大学。


台州电大的发展正如一棵破土的幼苗,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里不断茁壮成长。三十年中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今正在实现由大变强的转变。


一、硬件建设大发展


三十年来,台州广播电视大学紧紧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经过几代电大人的不懈努力,学校从无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发展成拥有自主产权用地近90亩(其中临海校区8.6 亩),建筑面积26250平方米(其中临海校区1650平方米)。学校本部有教学楼1幢,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行政综合楼1幢,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同时拥有台州高教园区内原后勤服务公司三分之一后勤生活设施使用权(占地约40亩,建筑面积18679平方米)。


1979年成立之时,学校教学办公场所暂借他处。次年4月,学校在临海城关北山路33号建起办公室、宿舍,占地面积90平方米。1983年6月,在临海市城关镇泉井洋路55号建成12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楼,开设了电子、电工、物理、化学、录放像、计算机和语言复制等8个实验室及部分教室、办公室,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1984年7月,学校自筹资金,建成2层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图书资料室、实验仓库和学生宿舍,解决了学员的食宿问题。到1987年底,电大台州分校校园面积占地8.6亩,教学楼、学生、教工宿舍等面积达到1650多平方米。1999年9月10日,电大台州分校由台州临海市城关镇泉井洋路55号南迁至椒江区高教园区。2004年9月15日,台州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综合楼启用。


目前,教学楼与行政综合楼两座大楼内设普通教室63个,其中多媒体教室58个、阶梯教室9个,电脑机房8个。同时学校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并开通中国教科网台州主节点、省电大宽带专用网台州主节点,南开大学等远程教育专用网和电信公网,构成四网合一的全省一流的现代远程教育高速平台。现拥有计算机、语音、财会、电子、电工、机床等多学科实验室。设置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网上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设计机房等。2000年,学校开始筹建台州广播电视大学网站。网站现拥有9个主要栏目、专门支持服务区和7个管理平台。现有资源共有课程视频资源224门,总课时2281学时,试卷3437套,自建课件9门,引进课件4门,总容量284.94 G。学校网站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网站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得五星级称号。


二、软件建设提内涵


办学三十年中,学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高质量人才引进。1979年9月28日,台州地委宣传部发文成立电大台州分校办公室,共有教职工3人。次年有专职教职工5人;1986年有教职工27人。1998年2月20日,电大台州分校取得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首次聘任外籍英语教师1人,开全省市(地)级电大聘请外籍专家的首例。同年学校有专职教职工37人。1999年,学校南迁至台州市椒江区高等教育园区,学校更名为台州广播电视大学,教职工42人。2003年台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编制为118人,其中中专编制为18人。2006年台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学校编制为136人,教职工122人。2008年教职工129人。其中,二级管理部门为63人,非二级管理部门6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27人,占20.9%,中级职称73人,占56.6%。此外,学校还有编制外合同工63人。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采用“外引内培”的政策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指导作用。2001年开始在“外引”上陆续引进有经验、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在“内培”上每年都陆续送较多教师到高校或国外进修。并陆续出台一系列进修、培训制度,保障学校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


学校一直坚持“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制订完善的科研制度,将科研成绩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全校教职工参与科研的热情逐年升温,到2009年初已是全员积极参与科研。仅2008年一年,就有近100人次参与各级各类课题、项目的申报。至2008年12月,学校共有67项课题被各级各类单位立项,其中中央电大7项、省社联4项、省教育厅2项、省教科规划5项;共有315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2008年学校创办《地方电大管理概论》(内部刊物),是中央电大的重点课题。


为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分别就综合管理、教学教务管理、人事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相继出台并不断完善100多个制度文件,并编制成册,形成《台州广播电视大学规章制度汇编》,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章立制。


三、机构改革促活力


三十年中,学校根据发展情况,不断增设或调整行政组织机构设置。1979年办学时,校内行政机构只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学校事务。1984年8月增设教务处、教学处,1995年成立学生处;2000年7月,成立信息技术处,2004年6月,改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处;2000年8月设立总务处,在此之前,学校总务归办公室管理;2004年3月成立招生就业处,2007年6月更名为招生处;2004年9月,成立社区教育处。至2009年4月,学校行政组织机构设置有校长办公室、教务处、社区教育处、现代教育技术处、学生处、招生处、总务处。教学工作主要由经济管理系、文法系、工程技术系、中专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与网络教育学院承担。


1984年4月26日,台州地区机关党委批准建立电大台州分校机关党支部,1986年4月5日,台州地委决定成立电大台州分校党总支委员会,2000年9月29日,台州市委同意建立中共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委员会。学校党委组织机构现有纪委、党委办公室、政治处以及行政党支部、行政第二党支部、文法系党支部、经济管理系党支部、工程技术系党支部、中专远程教育党支部、退休教师党支部等7个党支部,至2009年4月,共有党员136人,其中教师党员96人,学生党员40人。群团组织有工会、团委、学生会。


学校以改革为动力,2000年、2004年相继进行机构调整,实行中层竞聘和全员聘任制度。2007年又进行了第三轮的机构改革,继续实行中层竞聘和全员聘用制度,在全校形成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2004年,学校在全国956所市地级电大系统中第一家导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向管理过程要质量、要品牌。2005年,开始实行二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了系(部)办学的自主权,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办学效益。


四、办学品种呈多样


办学三十年,教育类别和学校专业不断调整,学校生源不断拓展,共有过全科生、自学视听生、单科生、成人专科、普通专科、注册视听生、开放教育本科、远程教育专科、开放教育专科、“一村一”专科共十大类教育类别。1982年8月,电大台州分校首届招直属班学员,开设汉语言、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类别为全科生、自学视听生和单科生。1984年开始招收成人专科学生。1990年至2005年招普通专科。1995~1999年招收注册视听生。1999年以后,以开放教育本科、专科为主。1999~2008年十年间,共开设理、工、文、法、管等十大学科,60个本专科专业。2007年,学校进一步创新办学模式,与有关企业合作,实现了半工半读免费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市校本级已累计培养电大类大专及以上毕业生近1.9万人。


1988年2月24日,成立台州地区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开始中专教育。电视中专学校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办学方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创办理念,为广大青年和劳动者提供学习机会,累计共培养毕业生7011人。


学校成立网络教育学院,发展远程教育合作事业。2001年首届招收脱产学习南开大学高中起点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3个专业新生143人。随后,又相继与江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医科大学等15所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已培养远程教育联办毕业生1425人,目前在册学生1755人。2007年学校被台州市教育局确立为“台州市远程教育中心”。


学校成立继续教育学院(前身为培训部),发展联办成人函授教育、研究生教育和非学历培训。1997年9月至2009年5月,学校相继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联办专升本、高升专、高起本函授教育。已培养专科起点本科学生2273人,高中起点专科学生831人,高中起点本科学生263人。2005年到2009年共招收江西财经大学的在职工商管理硕士(MBA)102人,东南大学的在职公共管理硕士(MPA)27人,云南大学的软件工程硕士(MSE)(信息化与管理方向)60人。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校就与台州卫生局、地区防疫站共同在全地区举办食品卫生知识、工业卫生知识等量大面广的非学历培训。至2009年,学校相继与台州市委组织部、台州市卫生局、台州市建设局、台州市工商银行、台州市建设银行等12个部门联办各种非学历培训,各种非学历培训已达12万人次以上。


成立社区大学,确立社区教育处为社区教育的职能处室。负责社区教育项目开发和管理工作,负责各部门非学历培训统计协调、社会类考试组织管理、农民素质提高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社会类各种的培训,有关社区教育协调指导等工作。台州社区大学利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优势和网络资源优势,在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管理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即大学—学院—学校—班)四级办学网络。到2009年5月,全市已建有1所大学,9所学院,97所社区学校,各类教学班1097个。自2007年开始,把农民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至2009年,通过与市农办、三区农办合作招收全免费及部分免费农民大学生364人,全市电大系统招收农民大学生近千人,市电大本级的成功做法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介绍。


五、校园文化结硕果


自从招收全日制在校学生开始,学校就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校园文化于1984年开始形成,主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文明班级”竞赛,植树造林、学生上街服务等活动。之后,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发展。1992年9月,电大台州分校印发《学生手册》,明确规定“求实、勤奋、文明、守纪”的八字校风, “严、细、实”的教风和“严、勤、成才”的学风。1995年确定“思想领先、艰苦创业、团结协作、争创一流”为台州电大精神。2003年确定“敬业、诚信、和谐、创新”为台州电大校训。 锻炼能力的舞台。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喜人。1996年1月,电大台州分校学生男子群舞《台州湾渔鼓》代表浙江省参加“第十届龙潭杯全国优秀民间花会”大赛,荣获优胜奖(大奖)。2004年8月,台州电大开放教育4位学员组成的浙江三队,在全国电大106支代表队参赛的会计实验操作技能大赛预赛中获得第1名,9月代表浙江电大系统进京参加决赛,获团体第2名。10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女子象棋赛中,2003级财会班学生、国家棋协大师王利红和另一位浙江棋手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团体第4名,王利红获个人冠军。2005年5月,由李海红、王飞、徐刚强组成的辩论代表队参加台州市首届大学生科普辩论赛荣获冠军,李海红获得最佳辩手。2006年10月16日,台州广播电视大学1200名学生在台州体育馆举办的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大型舞蹈节目“绿色梦幻”赢得省、市领导专家们的好评,学校获台州市政府颁发的“办赛突出贡献奖”。 2008年12月,由陈汉龙、陈贵贵、江美萍、杨健组成的辩论代表队参加台州市第四届大学生科普辩论赛,再次获得冠军。目前,校园文化以演讲、歌咏、辩论比赛、专家讲座、社会实践、创业创新活动、娱乐趣味活动等为主要形式,师生社团联合会是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校师生社团联合会于2008年5月28日成立,简称“校社联”,是由校工会和团委指导的教师协会和学生社团联合组织的群众性团体,以教师帮带学生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张扬个性、


六、国际合作迈大步


近十年来,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进一步提高,学校开始注重与国际同类学校交流与合作。2004年9月,配合台州市发展信息产业的需求,学校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联合举办全日制计算机软件编程培训班,首期学员65名。2004年11月17日,与美国Ohlone社区学院结成姊妹学校,双方达成就国际教育、课程建设、远程教育和网上资源共享、教师互访、学生及学员互访等多方面合作的备忘录。2006年8月,学校成功申请到美国福特基金10万美金用于资助《台州农民高效培训模式创建项目研究》。2009年4月底,该项目已经结题。2006年9月,与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达成合作备忘录。


2007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2007社区教育国际论坛在台州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和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协办,台州市教育局和台州社区大学(台州广播电视大学)承办,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论坛主题是 “和谐、合作、进步、发展”。主要任务为,分享社区教育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在中国推广社区教育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的模式;为中外社区教育机构提供合作机会。来自美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土耳其、尼日利亚、香港、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知名教授、学者和全国各地102个单位的近240位代表参加了论坛,共有15家媒体单位20多名记者前来宣传报道。国际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七、系统建设齐推进


由于电大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三十年中,台州电大的发展与各县(市、区)电大的发展休戚与共。


1978年12月,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仙居工作站率先成立,随后黄岩、三门、临海、温岭、玉环、天台、海门特区相继成立了电大工作站,在全台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大办学网络。1993年11月,经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全面考核,“电大温岭工作站”在全市率先升格为“电大温岭分校”,之后,玉环电大、黄岩电大、临海电大、天台电大、三门电大、仙居电大也相继由“电大工作站”升格为“电大分校”。1999年12月,“电大临海分校”升格为“电大临海学院”,随后玉环电大、三门电大、仙居电大、天台电大相继由“电大分校”升格为“电大学院”。自市校本级南迁椒江以后,为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2002年9月,椒江电大(前身为海门特区工作站)整体并入台州电大。至此,整个台州市电大系统,有1所市(地)级电大、5所县级电大学院、2所县级电大分校。


为了拓展电大的办学功能、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004年9月,台州市委、市政府批准依托台州广播电视大学成立台州社区大学。至2005年底,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社区学院(其中6所依托当地电大),同时也逐步在乡、镇建立社区学校,村居建立教学班,初步形成了一个包含电大、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在内的,延伸至村居、社区、企事业单位的社区教育四级办学网络(大学→学院→学校→教学班)。


在三十年间,各县(市、区)电大结合自身实际和当地特色办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临海学院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首批5所直属学院之一、全省电大系统“2006~2007先进办学单位”;温岭分校是全省电大“大专教育先进单位”、“台州市文明单位”;玉环学院是“2006~2007年度广播电视大学全国统一考试优秀考点”;天台学院是“2006~2007年度全省电大系统先进办学单位”、“ 2006年度全省电视中专先进办学单位”;三门学院是“台州市文明单位”。系统的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市电大系统现有教职工460人,已累计培养大专以上毕业生44330人,非学历培训20万人次以上,为台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的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市电大系统现有教职工460人,已累计培养大专以上毕业生44330人,非学历培训20万人次以上,为台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社会影响大扩展


台州电大的发展备受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浙江省委夏宝龙副书记、原省政协李金明主席、原省人大俞国行代主任到校视察,原省领导梁平波副书记、鲁松庭副主任、商景才主席为台州社区大学成立题词。市委、市政府历任主要领导多次来校检查指导。中央电大新任校长葛道凯及校领导班子在北京专题听取学校工作汇报,中央电大新老班子主要领导多次来校指导调研。陈铁雄书记为学校题词指示“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还为学校新招收的湖南籍教育移民学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自建校以来,北京电大、上海电大、广州电大、延安电大、嘉兴电大、衢州电大、齐齐哈尔教育局、嘉兴越秀区教育局等省内外电大和教育团体70余批次1000多人次纷纷来校交流、考察。近5年来,各级媒体对电大的报道年均达120余次。学校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春华秋实。如今的台州电大是台州市远程教育中心、中央电大全国第八个教学实验基地(全国956所市地级电大第一家)、全国第一批“奥鹏示范学习中心”、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点。学校已获得包括全省电大系统先进办学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在内的台州市级以上荣誉称号120多项。


过去的三十年,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在台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电大的直接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关心支持下,历任校党政班子带领全体台州电大人开拓创新、辛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三十年的风云激荡了学校,三十年的风雨洗涤了学校。“思想领先,艰苦创业,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台州电大人将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实践,坚持“四个一”的发展战略,开拓“三个电大”的新局面,充分发挥电大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全面提升为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努力把台州电大建设成为以开放教育为主体、多元办学、协调发展的全国一流市地级电大乃至国际有影响的同类学校。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招生办

电  话: 0314-2291234

邮  箱: webasdr@hebust.edu.cnf

院校网站: http://www.tztvu.zj.cn/

院校地址: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学院路788号